•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学术委员会
    • 管理机构
  • 科学研究
    • 学科介绍
    • 研究方向
    • 承担课题
    • 科研成果
  • 人才队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研究人员
  • 仪器设备
    • 大型仪器
    • 设备管理
  • 学术交流
    • 学术讲座
    • 国际交流
    • 国内交流
  • 开放基金
    • 申请指南
    • 管理条例
    • 资助课题
    • 表格下载
  • 运行管理
    • 管理制度
    • 相关文件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讲座 正文

我实验室流动科研人员王鹏飞博士依托开放课题研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资料来源:      日期:2023年07月06日 15:44     浏览量:

近日,实验室流动科研人员王鹏飞博士聚焦深井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难题,在顶板岩层控制与破碎岩体流-固耦合特性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以实验室为第一署名单位在《Geotechnical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等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研究工作得到了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理工大学)开放课题的资助。

强采动影响下深井沿空留巷顶板内部裂隙发育,围岩支护系统若不能形成完整的承载结构,将使支护体被各个击破,严重影响留巷围岩稳定性。顶板分区耦合支护和以充填区域顶板为关键纽带的“四位一体”围岩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巷道整体稳定性,保障巷道安全通畅。

    

图1 深井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方法

沿空留巷顶板破碎岩体渗流扩散模型对于揭示顶板注浆扩散规律与注浆新技术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利用自行设计的流-固耦合小尺度实验装置,对破碎带不同含石率土石混合体开展应力-渗流耦合试验,并结合CT实时扫描,建立破碎岩体渗流本构模型,优化顶板注浆加固参数,实现沿空留巷顶板裂隙注浆加固的科学化控制。

    

图2 流-固耦合小尺度实验

据悉,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坚决贯彻落实学校有关科研平台建设的文件精神,坚决推进青年教师“进平台、进项目、进团队”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各类开放课题评审工作,并严抓过程管理,鼓励青年教师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本实验室将陆续发布实验室流动科研人员在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方面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让科研成果惠及煤炭企业,助力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

    打印本页关闭
Copyright © 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 邮编 232001 联系电话:0554-6634253
ICP备:皖ICP备18009382号-2